华润娱乐
game show 关于华润娱乐
你的位置:华润娱乐 > 关于华润娱乐 > 1978年王近山中将去世,看着办公桌上的悼词,邓小平陷入了沉思
1978年王近山中将去世,看着办公桌上的悼词,邓小平陷入了沉思

2024-08-24 19:28    点击次数:180


  

前 言

1952年10月,抗美援朝战争已经两年了,虽然在战争过程中,进行过一些谈判,但是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。

究其原因,便是美军没有真的把志愿军当作平等的军事力量,企图用他们的钢铁炮弹让志愿军屈服。

在这种情况之下,谈判只是他们的缓兵之计,没有任何诚信可言。这一点,毛主席和彭德怀总司令英雄所见略同。

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,毛主席就大呼:“时间要打多久,我讲我们不要做决定。过去是由杜鲁门,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,或者是美国的将来的什么总统,由他们去决定。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,一直打到完全胜利!”

毛主席说:“不是我们人口多,丢掉几万人就不要紧,一个人也不能丢掉!”

在毛主席的心里,每一个中国人民的生命,都是宝贵的。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和平,过得幸福,就必须、也只能撑下去,一直到完全胜利!

上甘岭战役就是这样,在顽强意志的支撑下,志愿军取得了完全胜利。这场战役,也是王近山这个“王疯子”,戎马生涯的最后一战。

许世友:王近山很能打仗

1969年,中苏边界紧张起来,新中国似乎又有了要打仗的迹象。

“九大”召开前夕,许世友会见到毛主席时,借机说:“主席,战争年代有几个人很能打仗,现在日子很不好过,建议主席过问一下。”

毛主席问:“噢,是谁呢?”

许世友上将连忙说:“一位是王近山,一位是周志坚。他们虽然有错,但处理太重,应当恢复工作。”

许世友的话,让毛主席想起了曾经的那个“王疯子”王近山。看着身边的爱将,毛主席微笑了一下,思考了片刻,便说:“行啊,请恩来同志处理一下。”

在中共“九大”会议上,毛主席看向身边的周恩来总理,问:“王近山现在在哪里?”

周恩来总理说:“他现在在河南。”

紧接着,许世友说:“这个人很能打仗,我要了。”

“九大”后,中央军委立即发布了一道命令:任命王近山为南京军区副参谋长。

王近山得知这一消息后,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,眼泪夺眶而出,哽咽着说:“党中央、毛主席没有忘记我‘王疯子’啊!”

在离开农场前,王近山手里拿着一本《孙子兵法》,不停地看着,时不时还翻翻字典,自言自语地说:“真是一本好书,很有实用价值……毛主席说要‘备战、备荒、为人民’啊!”

就这样,在河南待了5年的王近山,被分配到许世友的南京军区,回到了军队的领导岗位上。

每次回忆起毛主席的时候,王近山的神情就显得非常激动。在他心里,对毛主席的崇拜,就如滔滔江水,延绵不绝!

在王近山的心里,时刻都准备着,只要毛主席一声令下,他便如猛虎下山一般,冲向敌人,向敌人亮剑!在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中是如此,朝鲜战争中,也是一样。

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,美国便悍然出兵朝鲜,对朝鲜进行侵略。不久后,装备精良的美军,便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,直接威胁着新中国的东北边境。

在东北边境的安东,这里的居民们经常能够看到,从朝鲜方向上飞来的美军轰炸机,向我国人民扔下炸弹。

在一颗颗炸弹投下来的那一刻,无论是大人,还是老人和小孩,在炸弹下,绝望地离开人间。刚刚过上安定生活的东北人民,再次遭到轰炸机空袭,陷入了战火之中……

对此,在刚刚建国一周年,国力还未恢复的时候,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,毅然决定:抗美援朝,保家卫国。

1951年3月16日,刚满45岁的王近山,被毛主席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,下属第12军、第15军和第60军。

两天后,王近山就率领部队,响应毛主席“保家卫国”的号召,入朝参战。

毛主席:王近山确实是一名优秀的战将

王近山打仗,以敢打猛冲在军中被人熟知。

在王近山进入朝鲜的时候,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正准备发起第五次战役。

看到王近山带着部队前来,彭德怀非常高兴。这时候,志愿军的一线作战兵团有第19兵团、第9兵团,还有王近山带来的第3兵团,再加上朝鲜人民军的3个军团,总共60万余人,地面兵力占了很大的优势。

在战役第一阶段,第3兵团在王近山的带领下,占领了自逸里、富坪里一带。

4月22日, 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,在正面指挥第12军、第15军和第60军,突破后在涟川以北地区,遭到美军第3师和土耳其旅的抵抗,进展慢了下来。

24日,第3兵团进至哨城里、永平地区,与以美国为首的“联合国军”,形成对峙。

在第二阶段中,在志愿军撤出战场的时候,遭到“联合国军”的猛烈进攻,损失惨重。其中,第3兵团下辖的60军180师,一度被传为“全军覆没”。

一直密切关注朝鲜战场的毛主席,得知180师的情况后,非常担忧。在电报中,多次向彭德怀询问“180师情况如何?甚以为念”。

为了把180师的情况搞明白,在相关的指挥员回国时,毛主席一一进行了询问。这时候,作为第3兵团代司令员的王近山,也接到了毛主席要问话的通知。

接到通知后,王近山一夜无眠,和参谋一起来到北京,进见毛主席。

在毛主席的窗户外面,忐忑不安的王近山,看到毛主席手里夹着一根快要燃完的香烟,来回踱步。

王近山一想,这下可坏了,毛主席准是不高兴,一定会追究这次180师受损的责任!

见到毛主席后,王近山和参谋敬了个军礼,压低了声音,说:“主席好!”

毛主席抬起头,面有愠色地看了眼王近山,示意他们坐下说。

毛主席坐在王近山对面的沙发上,盯着王近山,说:“王近山同志,你把180师失利的原因说说吧!”

王近山一听毛主席的语气有些生硬,便结结巴巴地汇报了180师的情况。最后,他检讨说:“180师受损,主要是我指挥不力,主要责任在我。”

王近山说完后,毛主席没有说话。此时的办公室里,静得落针可闻。

过了一会儿,王近山小心地说:“主席,我汇报得不一定全面,是不是请武英参谋也补充汇报一下?”

毛主席抬头看了一眼王近山,点了点头。

在认真地听参谋说完后,毛主席平静地说:“王近山同志,这个参谋说得很有条理,在为你辩护呢!180师出现这样的情况,60军军长、副军长和师长、团长们,是不是也是这样认为的?”

听了毛主席的话,王近山低下头,再一次开始检讨:“他们对指挥有不同意见,觉得是我指挥出了问题。这次是我指挥不力造成的,我愿意为这次失利负责……”

毛主席打断了王近山的话,说:“现在说这个,为时过早,事情都没搞清楚,谈什么负责,真正要到负责的时候,谁也跑不了。现在得把事情和责任搞清楚才行……对于180师失利这件事,你能拿出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吗?”

王近山表示,他的日记上详细记录了第3兵团当时的部署、敌情,以及战争进行的时间、地点等情况,可以证明。

在看完王近山的日记后,毛主席又让王近山找来了第3兵团下辖的三个军长,一一进行问话。

后来,毛主席又分别找了徐向前、刘伯承和邓小平等人谈话。在做了大量调查后,毛主席通知王近山,到北京香山再次面谈。

看到王近山进来后,毛主席把日记本递还给他,微笑着说:“你的日记,我已经看完了。关于180师受损的问题,也已经全部查明了。主要责任不在你,你要放下包袱,多打几个胜仗。我知道你王近山很能打胜仗,切忌不可轻敌啊!”

听了毛主席的话,王近山立即把腰杆挺直,大声说:“主席,我一定会把仗打好,您放心。只要您一声令下,我王近山要是打不下来,甘愿接受您的任何处分!”

毛主席说:“那你现在准备怎么办呢?”

王近山回答:“现在,我觉得我们应该采取以阵地作为依托、局部反击的歼灭战,要牢固掌握主动权,美联军赖在战场,我们就和他们耗,看看谁耗得更久!”

毛主席听了王近山的话,眼睛一亮,说:“你的想法不错,和我一样。你有想过,怎样巩固阵地吗?”

毛主席说完后,王近山把自己构筑山洞工事、积小胜为大胜的想法,向毛主席和盘托出。

毛主席非常高兴,对王近山说:“王近山啊,你确实是一名优秀的战将……回了前线,你向彭德怀同志报告下,我要考虑调整对美作战方针……”

回到前线后,按照毛主席的指示,王近山向彭德怀汇报了这次和毛主席的谈话,并完善了对“联合国军”的作战部署和人员调动。

1952年10月14日,为了扭转在朝鲜战场上的败局,美国发起了强大的金化攻势。

这次大规模的攻势,就是著名的上甘岭战役。在这次战役中,王近山采用了“添油战术”,狠狠地给了美军一个教训,对签署《停战协定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战役中,以美国为首的“联合国军”计划:首先攻占志愿军占领的上甘岭597.9高地和537.7高地北山,在此基础上,夺取五圣山地区,改善他们在金化地区的防御态势,破坏志愿军在整个战线上进行的战术反击。以此来试探志愿军防御的稳定性。

“联合国军”司令部认为,在突破中线后,向东可以接应从元山港登陆的部队向西则可以攻取平康。这样一来,便可以居高临下,乘胜向前推进,在根本上改变“联合国军”在朝鲜上的不利战局。

据“联合国军”总司令马克·韦恩·克拉克回忆,本来他们想出其不意,夺取597.9高地和537.7高地北山这两个五圣山的支撑点,计划使用两个营的兵力,在5天就可以达成目的。

10月12日,在美军的带领下,“联合国军”拿出300多门大炮和几百架飞机,连续对上甘岭地区,进行了两天的火力攻击。

雨点般的炮弹和炸弹,落到上甘岭,在志愿军阵地上炸平了一人多深的交通沟,阵地上坚硬的岩石,变成了焦土,浓烟滚滚……

望着志愿军的阵地,敌人的指挥官得出结论:“上甘岭上,不可能再有生物存在!”

其实,敌人得出这样的判断,也是很有道理的。在这样密集的炮火下,恐怕就是阵地上的老鼠,都够死上三回吧!

炮火过后,正在前沿观察的、满脸尘土的王近山,立即回到指挥部,召开紧急作战会议。

从敌人的炮火中,王近山做出判断。他判断,敌人很明显有夺我五圣山阵地的企图。

得出正确的判断后,王近山立即要求部队把作战指挥的重点,放到597.9高地和537.7高地北山这两个前沿阵地上,非常坚定地把防御的方向,确定在上甘岭地区。

对于和毛主席谈话时,毛主席问出的如何防御问题。王近山采用的,便是“添油战术”。

所谓的“添油战术”,就是让部队轮番上阵,根据战场需要增兵,边补边打,边打边补。

在补充方面,王近山认为应该在打退敌人几次冲锋后,视人员伤亡情况及时增补,但是不要形成规律,一定要视实际情况而定。

经过充分准备,王近山估计,上甘岭的这一仗,有可能会越打越大。这样一来,这场战争就会变成一场持续的、大规模的残酷决战。

在此判断上,王近山认为,每个部队都要少摆多囤,各级部队都要在手上留有强有力的预备队,在关键时刻才能使用。

上甘岭战斗开始后,王近山电令12军34师100团、106团、35师103团集结待命,作为战役预备队,暂时不要出击、或暴露实力,一定要留到关键时候再使用。

王近山对指战员说:“要准备有较大的伤亡。每一个战士要准备当班长、排长,甚至还要准备当连长、营长。”

后来,随着上甘岭战斗的进行,战局的发展果然不出王近山的预料。有一个先上去的战士,在仅仅战斗了十几天,便因为伤亡太大,当上了连长。

在志愿军的顽强抵抗下,美军原来的计划逐渐破灭,失去了控制。由原来的小规模战役,演变为规模宏大的生死较量。

这让参加战役指挥的王近山,更加认识到这场战争的惊心动魄,要不是提前准备,很难做到对阵地的牢牢掌控。

随着美军炮火越来越激烈,上甘岭阵地上的树木被炸得焦黑,偶尔见能看到即将掉落的最后几片树叶,在炸弹的气浪中顽强地摇摆,仿佛再也经受不住下一枚炸弹似的。

志愿军的战士们在美军的炮火下,坚持着,进攻,后退,再次冲锋,上演着上甘岭上的一幕幕奇迹……

11月25日,随着最后一枚炮弹炮炸,上甘岭战役结束。

志愿军的战士们在焦土上矗立,彷如一颗颗青松,青松挺且直……

在顽强意志的支撑下,志愿军的战士们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。此战,志愿军歼灭了敌人2.5万,击落、击伤敌军的飞机270余架,取得了良好战果。

真所谓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。上甘岭战役的实践证明,王近山采用“添油战术”这一创造性战法,在上甘岭战役特殊的条件下,完成了此次战役的历史使命。

在上甘岭这场残酷的战役中,王近山完成了对毛主席的承诺,没有辜负毛主席对他的期望。

据参加过这次战役的老人回忆,他们在战斗过程中使用的兵力和火力之密集,以及对阵地的反复争夺中,面临的残酷和激烈程度,在世界战争史上,都是极为罕见的。

上甘岭战役后,以美军为首的“联合国军”在朝鲜,再也没有发动过较大规模的攻势。

这场无比惨烈的战役,让王近山这个有名的“王疯子”都感觉到内心悲痛,而不愿意再回首这件往事。

王近山不是没有感情的战争“疯子”,相反,在他的心中,身边每一个战士的性命都无比宝贵,他希望看到他们都活着。

就像以前的每一次战争一样,虽然在上甘岭上取得了胜利,但是对于身边远去的将士,王近山始终不能自已。他望着远处,手里捏着一把焦土,呜咽着,抽搐着……

1953年4月,王近山轮换回国,第3兵团司令员由许世友接任。

邓小平:我要看王近山的悼词

回国后,王近山被任命为山东军区副司令员、代司令员,后历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,公安部副部长,南京军区副参谋长。

在1955年授衔时,王近山被授予中将军衔。

后来,上甘岭战役被拍摄成了电影《上甘岭》。电影上映时,王近山特意前往观看。在看了一半后,王近山想起身边那些倒下的战友,感情上不能自已,泪流满面,不得已中途退场。

1978年5月10日,王近山因病医治无效,在南京逝世,享年63岁。

消息传来,邓小平指示说:“王近山同志有很大的战功,后事一定要办好,他的悼词我要看。”

不久后,一份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的悼词,便出现在了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的办公桌上。

邓小平把王近山的悼词仔细看了一遍,站起来,在办公室里踱着步。

斟酌着王近山悼词上的职务,纵队司令员、兵团司令员、北京军区副司令员、公安部副部长,最后的职务,是军区副参谋长。这个军区副参谋长虽然是军级,也是实事,但是似乎又有些不太适合。

对于王近山的职务,究竟该如何定呢?邓小平陷入了沉思……

思考了好一会儿,邓小平才回到办公桌上,拿起笔,把“副参谋长”圈去,换成了“顾问”。

次日,中央军委按照邓小平的意见,补发了一个任命通知:

“任命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为南京军区顾问,丧事按大军区领导待遇办理。”

不久,邓小平又亲自让开国上将宋任穷等人,把王近山的骨灰,从南京家中移送北京八宝山公墓,安放在国家高级领导同志灵堂里。

对于一个已经去世的人进行任命,这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,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,王近山是第一个。

这不仅是因为王近山的特殊贡献,还有邓小平对老部下王近山的一片深情,更是邓小平实事求是的一种精神体现。

1992年3月,在新出版的《回忆王近山文集》上,邓小平提笔写下四个大字:“一代战将”。

一代战将,这是对王近山这位开国中将,在战争年代和建国后所有参与和指挥的战斗中,取得胜利的极高评价。他若泉下有知,一定会感觉十分欣慰!

发布于:天津市

Powered by 华润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